
澜沧江企业“百千万工程”
华能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之四
一、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企业基本情况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企业是华能集团企业旗下的大型流域水电开发与运营企业,是云南培育以水电为主电力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目前,企业可控运营装机容量达885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336亿千瓦时,在建、筹建装机超过1700万千瓦,总资产达942亿元。形成了“运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的良好态势,驶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企业先后荣获“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首批电力行业AAA级信用企业”、“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希翼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中央驻滇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度最受社会尊重的中国扶贫杰出企业奖”等殊荣。
二、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多年来,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始终贯彻实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践行华能集团“三色”企业理念,始终坚持经济责任、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积极探索水电开发的同时,致力于与当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把奉献绿色能源、建设和谐水电作为时代发展赋予的光荣使命,诠释了“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社会责任理念。
(一)快速推进清洁能源建设
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自2001年成立以来,在加快水电开发的进程中,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水电开发投资力度,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先后投运了漫湾二期、景洪、瑞丽江一级、小湾、功果桥等水电站和石林太阳能光伏试验示范电站,糯扎渡、苗尾、黄登、大华桥、乌弄龙、里底等一批在建、筹建水电站有序稳步推进。目前,企业已实现从单一项目的水电开发向以澜沧江流域多个项目水电开发的转变,项目管理从一条江向多条江、从国内向国外的转变,业务范围涉及水电开发、太阳能开发、风电开发等,继续保持云南省最大发电企业地位,形成了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切实做好征地移民工作
在水电站建设中,企业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千方百计做好征地移民工作,做到了凡是涉及水电移民的政策,坚决贯彻实行;凡是涉及移民搬迁安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为实现水电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的安置目标,企业积极创新水电移民安置方式,探索水电移民实施长效补偿机制和多种途径安置相结合模式,切实让水电移民在电站建设中得到实惠。
(三)建设“花园式”水电站
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严格实行环保、水保“三同时”要求,不断完善和规范建设项目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努力做到“零排放”。充分考虑发电、防洪、灌溉、拦沙、航运、水土保持、水产养殖、旅游、区域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用要求,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和电站梯级,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电开发对电站周边环境的影响,努力把水电站建设成为环保工程、生态工程,切实履行企业环保责任。为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建水电站都配套建设珍稀鱼类增殖站、野生动物拯救站和珍稀植物园,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保工作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充分肯定,企业先后荣获“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称号。已经投产的小湾电站、景洪电站成为赏心悦目的“花园式电站”和珍稀植物的重点保护区,漫湾电厂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400佳”。
(四)实施“百千万工程”
1.“百千万工程”内容及实施情况
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在加快水电开发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坚持多方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原则,创新实施了华能集团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澜沧江“百千万工程”云南行动计划(简称“百千万工程”),从2006年起,企业以电站周边及水电移民聚居区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百千万工程”内容:
(1)建设或改造100所学校,改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
(2)建设农村卫生室100个;
(3)资助100个自然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
(4)建设100个农村学问室;
(5)资助1000名乡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6)资助1000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
(7)资助1000名困难中小学生完成学业;
(8)帮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解决1万人饮水困难;
(9)资助开展1万个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
(10)资助10万人参加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
截止2011年,“百千万工程”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范围涉及云南迪庆、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和德宏等8个州(市)22个县(市),共建设希翼小学60所、卫生室37个、学问室30个、春蕾图书室16个,资助118个自然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培训乡村教师(医生)1410名,资助1150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结帮扶2500多名困难中小学生完成学业,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9515人,资助参加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0022人次,帮助解决了48157人和20750头大牲畜的饮水解困工程。同时,在征地移民工作中,企业在周边村民移民安置点新建、修缮、扩容学校47所。
随着澜沧江“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华能企业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及老百姓的沟通合作,以电站建设为“点”,向澜沧江流域周边地区辐射,改善电站周边群众教育、学问、卫生、医疗条件等,造福于当地百姓,让他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电站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享受电站建设带来的新生活,“水电富民”成为澜沧江流域百姓的祈望和期盼,当地百姓与水电站建设其乐融融,营造了和谐的企地关系。
2.实施新一轮“百千万工程”
2011年11月8日,华能集团企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签署了加快面向西南开发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能集团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计划从2012年起,启动新一轮“百千万工程”,实施素质提高、民生保障、民族学问和生态保护四大工程,打造一条澜沧江水电开发长廊、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带。新一轮“百千万工程”内容:
(1)实施素质提高工程
继续完善已援建100所华能希翼学校的教学设施,对华能投资项目周边地区援建教学设施;
设立华能励学(助学)金,定点100所澜沧江流域华能投资项目周边的全日制学校,资助20000名学生;
资助1000名乡村教师(医生)业务培训;
资助10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2)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设立华能脱贫致富基金,扶持100个自然村发展产业脱贫,资助1000户特困低收入家庭;
建设600公里澜沧江上游沿江公路,为库区沿江两岸16个乡镇250000人的出行提供便捷;
建设或完善100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资助100000人解决饮水困难问题。
(3)实施民族学问工程
资助与保护100个民族民俗民间特色学问项目;
建设或完善100个华能图书室;
(4)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实施澜沧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鱼类增殖站、珍稀植物保护园、珍稀动物拯救站,实施沿江生态防护林工程,配合建设鱼类保护区,保护生态工程。
(五)推进“平安和谐工区”创建
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党组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和“平安和谐工区”建设工作,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和电站运行区域平安和谐的长效机制。2001年以来,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未发生影响严重的治安及刑事案件,未发生社会影响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企业与地方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和谐共赢。企业“平安和谐工区”建设工作,得到了云南省委、中国华能集团企业一致好评,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信访维稳工作先进集体”。
华能澜沧江企业“百千万工程”
——推动可持续发展 创造更美好未来
一、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企业基本情况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企业是华能集团企业旗下的大型流域水电开发与运营企业,是云南培育以水电为主电力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目前,企业可控运营装机容量达885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336亿千瓦时,在建、筹建装机超过1700万千瓦,总资产达942亿元。形成了“运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的良好态势,驶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企业先后荣获“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首批电力行业AAA级信用企业”、“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希翼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中央驻滇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度最受社会尊重的中国扶贫杰出企业奖”等殊荣。
二、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多年来,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始终贯彻实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践行华能集团“三色”企业理念,始终坚持经济责任、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积极探索水电开发的同时,致力于与当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把奉献绿色能源、建设和谐水电作为时代发展赋予的光荣使命,诠释了“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社会责任理念。
(一)快速推进清洁能源建设
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自2001年成立以来,在加快水电开发的进程中,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水电开发投资力度,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先后投运了漫湾二期、景洪、瑞丽江一级、小湾、功果桥等水电站和石林太阳能光伏试验示范电站,糯扎渡、苗尾、黄登、大华桥、乌弄龙、里底等一批在建、筹建水电站有序稳步推进。目前,企业已实现从单一项目的水电开发向以澜沧江流域多个项目水电开发的转变,项目管理从一条江向多条江、从国内向国外的转变,业务范围涉及水电开发、太阳能开发、风电开发等,继续保持云南省最大发电企业地位,形成了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切实做好征地移民工作
在水电站建设中,企业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千方百计做好征地移民工作,做到了凡是涉及水电移民的政策,坚决贯彻实行;凡是涉及移民搬迁安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为实现水电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的安置目标,企业积极创新水电移民安置方式,探索水电移民实施长效补偿机制和多种途径安置相结合模式,切实让水电移民在电站建设中得到实惠。
(三)建设“花园式”水电站
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严格实行环保、水保“三同时”要求,不断完善和规范建设项目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努力做到“零排放”。充分考虑发电、防洪、灌溉、拦沙、航运、水土保持、水产养殖、旅游、区域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用要求,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和电站梯级,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电开发对电站周边环境的影响,努力把水电站建设成为环保工程、生态工程,切实履行企业环保责任。为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建水电站都配套建设珍稀鱼类增殖站、野生动物拯救站和珍稀植物园,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保工作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充分肯定,企业先后荣获“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称号。已经投产的小湾电站、景洪电站成为赏心悦目的“花园式电站”和珍稀植物的重点保护区,漫湾电厂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400佳”。
(四)实施“百千万工程”
1.“百千万工程”内容及实施情况
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在加快水电开发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坚持多方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原则,创新实施了华能集团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澜沧江“百千万工程”云南行动计划(简称“百千万工程”),从2006年起,企业以电站周边及水电移民聚居区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百千万工程”内容:
(1)建设或改造100所学校,改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
(2)建设农村卫生室100个;
(3)资助100个自然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
(4)建设100个农村学问室;
(5)资助1000名乡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6)资助1000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
(7)资助1000名困难中小学生完成学业;
(8)帮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解决1万人饮水困难;
(9)资助开展1万个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
(10)资助10万人参加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
截止2011年,“百千万工程”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范围涉及云南迪庆、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和德宏等8个州(市)22个县(市),共建设希翼小学60所、卫生室37个、学问室30个、春蕾图书室16个,资助118个自然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培训乡村教师(医生)1410名,资助1150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结帮扶2500多名困难中小学生完成学业,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9515人,资助参加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0022人次,帮助解决了48157人和20750头大牲畜的饮水解困工程。同时,在征地移民工作中,企业在周边村民移民安置点新建、修缮、扩容学校47所。
随着澜沧江“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华能企业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及老百姓的沟通合作,以电站建设为“点”,向澜沧江流域周边地区辐射,改善电站周边群众教育、学问、卫生、医疗条件等,造福于当地百姓,让他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电站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享受电站建设带来的新生活,“水电富民”成为澜沧江流域百姓的祈望和期盼,当地百姓与水电站建设其乐融融,营造了和谐的企地关系。
2.实施新一轮“百千万工程”
2011年11月8日,华能集团企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签署了加快面向西南开发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能集团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计划从2012年起,启动新一轮“百千万工程”,实施素质提高、民生保障、民族学问和生态保护四大工程,打造一条澜沧江水电开发长廊、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带。新一轮“百千万工程”内容:
(1)实施素质提高工程
继续完善已援建100所华能希翼学校的教学设施,对华能投资项目周边地区援建教学设施;
设立华能励学(助学)金,定点100所澜沧江流域华能投资项目周边的全日制学校,资助20000名学生;
资助1000名乡村教师(医生)业务培训;
资助10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2)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设立华能脱贫致富基金,扶持100个自然村发展产业脱贫,资助1000户特困低收入家庭;
建设600公里澜沧江上游沿江公路,为库区沿江两岸16个乡镇250000人的出行提供便捷;
建设或完善100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资助100000人解决饮水困难问题。
(3)实施民族学问工程
资助与保护100个民族民俗民间特色学问项目;
建设或完善100个华能图书室;
(4)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实施澜沧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鱼类增殖站、珍稀植物保护园、珍稀动物拯救站,实施沿江生态防护林工程,配合建设鱼类保护区,保护生态工程。
(五)推进“平安和谐工区”创建
华能澜沧江水电企业党组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和“平安和谐工区”建设工作,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和电站运行区域平安和谐的长效机制。2001年以来,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未发生影响严重的治安及刑事案件,未发生社会影响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企业与地方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和谐共赢。企业“平安和谐工区”建设工作,得到了云南省委、中国华能集团企业一致好评,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信访维稳工作先进集体”。
行业相关链接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能源局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国家核安全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资讯网
中国核工业集团
国家电网企业
中国南方电网企业
中国大唐集团企业
中国华电集团企业
中国国电集团企业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企业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企业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企业
中国海运集团总企业
华润集团有限企业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企业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企业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企业
中国葛洲坝集团企业
中国发电企业信息网
国家电力信息网
国家电力资讯网
"未来电力"企业联盟
中国电力网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企业...
英国石油企业(BP)
意昂集团(E.ON)
通用电气企业(GENERAL...
意大利国家电力企业(ENEL)
法国电力企业(?LECTRICIT...
莱茵集团(RWE)
东京电力企业(TOKYO...
韩国电力企业(KOREA...

华能微信公众号

华能微博
COPYRIGHT ? 1977-2016 BY 澳博集团官网娱乐-澳博集团网站欢迎访问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6号 邮编:100031